广东山海史话实业有限公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020-12-23 16:44:33 来源: 作者:玉朵玛 阅读量:144


关于人性的讨论,是哲学的永恒主题。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都深刻思议人性。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历史上文化蓬勃的时期,诸子百家,并举争鸣。著名的学派有儒家,以孔子为代表;道家,以老子为代表;墨家,以墨子为代表;法家,以管子为代表;兵家,以管子、孙子(孙武)为代表……

关于人性的讨论,那个时代,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儒圣孔子说,性相近,并未有确定人之本性的善恶。

儒家有孟子,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就好像水自高而下地流动那么显而易见,这个观点记录在《孟子.告子》中。性善论,认为人性有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同是儒家的荀子主张人性有恶。他并不是简单地评判人性本恶,而是认为人性中的七情六欲既然与生俱来,那么恶之性也在其中。荀子强调的是,既然人性中有恶,道德教育重要且必要。

同时代还有一位大学者,告子。有说他是墨子的学生,有说他是孟子的学生,他本身没有留下著作,从《孟子.告子》中,他和孟子关于人性的辩论,后人定义他是道家思想者。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的人性论。

墨子的观点是,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

关于人性,在于选择什么。

人类在道德的选择取向上是向善:美好、和平、正义、勇气和智慧。

性相近,人性是共同的。

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育非常重要。

人类对道德教育的取向,是人类对人性省思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主张:礼信仁义智。

“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成”(《汉书·贾谊传》),可见早教启蒙有多么重要。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更多排行: 三字经

相关文章

  •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彩,是通过眼睛、大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也就是说,色彩并非一种物质存在,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形形色色各种事物的一种视觉理解。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色就是青......

  •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词出自金代诗人元好问所著的《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被誉为当时的“北方文雄”,《雁丘词》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词,词中记录了一个令人感叹的故事:那一年,十六岁的元好问去山西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

  •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六畜,一般泛指家畜。在《三字经·训诂》中,对“此六畜,人所饲”有精辟的评述,“牛能耕田,马能负重致远,羊能供备祭器”,“鸡能司晨报晓,犬能守夜防患,猪能宴飨速宾”。六畜各有所长,在中国悠远的农耕社会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六畜中的前......

  •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无论大米、小米还是高粱、玉米等,都是人们食用的谷物。谷,是多义词,此处的含义是“穀”。《说文》曰,穀,必有稃甲,百谷之总名。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主食。中国人的餐桌从来没离开过谷物,不管是北方的面食还是南方的米饭,都是中华民......

  •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我们美丽的地球,除了有生机盎然的植物外,还孕育了各式各样的动物,它们或飞于空中,或奔走于大地,或畅游于水里,无一不令我们的星球多姿多彩,充满灵动。在中国,古人对动物的分类早有记载,《大戴礼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

  •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诗经·蒹葭》中为人熟知的一段。简单几句,便将深秋的清晨,露珠凝结成霜,芦苇密密又苍苍的景象跃然纸上,诗人描绘的正是他当时身处的场景。大地孕育了勃勃生机。植被,是地球的毛发。地,《说文》曰,元......

更多排行榜

热门文章

一周热榜

{:dehtml($xiy.web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