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山海史话实业有限公司

唐僧取经

2021-02-22 16:30:25 来源: 作者:admin 阅读量:70

波若波罗密多心经

 (玄奘法师译本)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 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20210222/db48f4ee86cc5edbe965122138b26de1.png

玄奘圣僧:玄奘(602—664 年),中国唐代佛学家、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旅行家、佛教唯识宗创始人。又称唐僧,三奘法师。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州缑氏县

(今河南偃师市南境),儒学世家。少时因家境困难,跟随哥哥长捷法师住净土寺,学习佛经五年。他 11 岁(613 年)就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13 岁时

(615 年)洛阳度僧,被破格入选,21 岁受具足戒。

他曾经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诸多佛学经论。因感各师说不一,各经论不同,他“誓游西方,以问所惑”。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遵求遗法”,未被允肯。

贞观三年(629 年)长安饥荒,朝廷令百姓四出就食,玄奘趁机离开长安西行,开始赴印度求法之行。他经过姑臧(甘肃武威)、出敦煌,经过今天的新疆及中亚等

地,历尽艰难险阻磨难,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入当时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从师高僧戒贤。学有大成,获得很大声誉。被称为“解脱天”和“大

乘天”。

贞观十九年(645 年)返回阔别 17 年的祖国。玄奘西行求法,旅程50000 里,经过 138 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 520 类,657 部。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

接待。

玄奘初见太宗时即表示希望前往嵩山少林寺译经,但没有得到批准,被指定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在唐太宗李世民大力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国

立翻译院),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玄奘法师一生所翻经论,合 74 部,总 1338卷(目前学界流行说法为 75 部,1335 卷),为中土一切译师

之最。

由玄奘大师口述,弟子僧辩机笔撰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由于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更成为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古天竺地理历

史时不可或缺的文献,而近现代以来,根据本书记载所进行之考古遗迹挖掘,亦证明玄奘当时所述真实可信,允为瑰宝。《观音灵签》最早版本,也是唐僧所造。

龙朔三年(663 年)十月玄奘译完最后一部佛典《大般若经》之后感慨说∶“向在京师,诸缘牵乱,岂有了日?”玄奘于麟德元年二月五日(664年 2 月 5 日)圆寂,留下头顶骨舍利。最初葬于白鹿原(陕西蓝田境内)云经寺;669 年,改葬于少陵原(又称凤栖原,陕西西安长安区),建有舍利塔,并在此建兴教寺。现存的玄奘顶骨舍利分存于南京玄奘寺、南京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大学、日本东京琦玉县慈恩寺、日本奈良药师寺、印度那烂陀寺九处。

《西游记》的密意:玄奘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西游记》把玄奘(唐僧,唐三藏)说成是佛祖弟子罗汉金蝉子转世,虽然作者取材于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故事,但基本上仍属于作者构想、创造的人物和故事,不应将之误解为史实或归类为历史小说。其中著名的孙悟空、猪八戒(悟能)和沙和尚,以及西游除魔降妖生动活泼的丰富情节,显然并非记述玄奘西游天竺的故事,而是另有其独特而广泛的哲学、人文意义和社会、艺术价值。

《西游记》是华语地区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从它流传以来,孙悟空的故事伴随着一代代的华人从小到大。孙悟空战天斗地、斩妖除魔的大无畏光辉形象深入人心。

总有一些问题:唐僧和孙悟空怎么那么笨?孙悟空本事那么大,腾云驾雾,一个筋斗飞十万八千里,把唐僧捎上飞到西天不就成了吗?用得着在地上慢吞吞地历尽磨难吗?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他为什么不把自己和猪八戒变得好看一些?孙悟空能飞,找个小镇买些食物就好,何必和“白骨精”三番纠缠?

《西游记》是真正讲神话的神话小说,有极其强烈的宗教寓意。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起历尽艰辛磨难,到西天取经终成正果的神话故事。道教神话和佛教神话中主要的神圣和妖魔鬼怪都在唐僧师徒取经的经历中出现了。

唐玄奘出家,远行佛国取佛陀所讲之经法,本身就是一个人对灵性回归的宇宙之法的坚持和追求;是一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是一个人人生目的之确认。

笔者认为,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唐僧这个人的人性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人的生命体在六道之中的迁流;是吴承恩缘于佛法的对人性的解读。唐僧是全体人类的缩影。

孙悟空代表唐僧属于天法界的部分(空性、神性、天师)。天道是六道循环之中的最高一层。他和玉皇大帝(帝释)开战,但跳不出如来掌心,所谓佛法无边。

孙悟空神通广大,有无比的正义感和勇气,不畏艰辛。没有他,得不到他的支持(降妖除魔、指路),西天取经(修佛)就不可能成功;他能与佛菩萨及十方神灵沟通(唐僧每次有难,都是他去搬救兵的),具有识别妖魔的本领(火眼金睛),化现种种神力,本领高强(在成为唐僧的徒弟前就因大闹天宫成为齐天大圣,也因此被压五指山下),可谓是唐僧的大护法。虽然有时由于唐僧肉眼凡胎,不理解他,甚至赶他走,但他始终不离不弃。

为什么不直接叫孙悟空取经呢?他为什么不能像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华严经》一样把《佛经》请到东土就是?因为他没有龙树菩萨的慈悲愿力。龙树是菩萨,已经具备解脱智慧,在四圣法界;而孙悟空是神人,就算他齐天,也在六凡法界之中,即没有那个思想觉悟,这是一个原因。还因为孙悟空是唐僧这个人展示的人性的一个方面,他好战,就是人性中“瞋怒”的一面。

唐僧要通过修行克服人性“瞋怒”的弱点。

所以要叫他去“悟”“空”!

猪八戒猪叫悟能,代表唐僧作为人的法界性展示,即种种欲望。

他贪财、贪吃、好色、懒惰、妒忌、摇摆,不讲原则,容易被假象迷惑。每次大难临头就想分行李,回高家庄(退转),在几乎所有事件上都与孙悟空意见相左,总能得到唐僧同情与袒护,作者以猪喻其。猪八戒曾是天篷元帅,也是天神,从九天堕落人间,尽管他有很多弱点,但他的本质是善良的。

唐僧取经干嘛不挑选品学兼优的弟子,而要带上猪八戒这么一个惹事大王呢?作为人性的一个方面,唐僧如不修行是去不掉人性的种种弱点的。让他通过“八戒”去“觉悟”“能”(战胜自我)。猪八戒也代表“贪,嗔,痴”中的“贪”。

沙和尚悟净代表唐僧业力部分。古语有云: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作者让他在流沙河(什么东西都沉下去,不能浮起来)出现,流沙河就是生命沉伦之河。他脖子上带着九个骷偻头寓意人的生命自无始以来流转的业力。而生命之所以在六道之中迁转就是因为没有智慧,尚未觉悟,这正是人性中“痴”的一面。

唐僧要想出凡入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须要清净轮回业报。唐僧在取经途中遭遇的种种磨难皆因往生往世业力所致。沙僧就像往世的因果业力一样虽然沉默,但无可回避。他身挑重担,正是无始以来众生业力染着的象征。“轮回不虚,因果业报”是佛经及所有宗教的重要思想。

唐僧这个人,就是带着如他的三个徒弟所展示的人性,走在追求觉悟大智慧自性的道路上。同时他的三个徒弟也代表他的生命在宇宙种种能量时空层的迁流。由于这三方面的人性集于一身,所以神话小说中的唐僧必须带上这样的三个弟子上路,他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觉悟的正果。

在《西游记》中,无能、不辩是非(经常错怪孙悟空,直让观众在台下着急)、迂腐(紧守戒律不会变通)的唐僧,好像除了添乱(妖魔鬼怪都冲他而来),什么也干不成(孙悟空到处搬兵都是为了救他)。

其实不然。

这个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生命,舍却人间享乐的出家人——唐僧,具备觉悟大智慧自性的一切必要条件。观音点化“金蝉子”,这个转生为玄奘的金蝉子就是寓意被唤醒的植根在众生心中的佛性。

他坚持对佛法的追求。信得定,信得真,从未动摇过,即使是在危在旦夕时(他经历的磨难有些很像撒旦的试探);

他发无上菩提心。他誓取真经就是佛菩萨利益众生,拯救众生恒愿的实际行动;

他开始行动了——向佛行(取经)。书中借唐僧辞别东土向西(西天)取经比喻他修佛意志坚固。在取经途中,遇到九九八十一难,难难都危及生命,如此的磨难挫折,多少人已经退转了,但他从来不曾对三宝(佛、法、僧)失去信心,百折不回。

具备了这些品性,所以观世音菩萨拣选了他(他是金蝉子化身,这个化身就是自性),妖魔鬼怪都想占有他了(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

取经路上的修行人——有业力的牵缠(沙和尚),有各种欲望和诱惑(猪八戒,名字取得好,只要八戒就能克制之),既有助力(佛菩萨、孙悟空等),也有阻力(妖魔鬼怪、恶业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上路了。他们历尽磨难最终得成正果,所仰赖的正是人性中大智慧自性种子。

20210222/9d373992f18ff43d623365e6fd647c39.jpg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更多排行: 观音灵签

相关文章

  • 三教谈道

    三教谈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求签的人,一般手里都有一本《观音灵签》。现在从最后几签讨论一下。第 94 签,下签。伯牙失知音。人的一生,有知己才不寂寞。第 95 签,中签。曹......

  • 陶三春挂帅

    陶三春挂帅

    ​了解历史,你会发现,宋朝的巾帼最英雄。天波杨府以佘太君为首的杨门女将,刘金定等,其中陶三春首当其冲。陶洪是个不得志的老英雄,有个女儿叫陶三春。陶三春自幼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人品出众,落落大方,全无半点小女儿习气。柴荣、赵匡胤、郑恩是结拜的......

  • 吉平遇难

    吉平遇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大浪淘沙!吉平,这个风云时代小人物的命运,令人再一次地唏嘘!吉平,名太,字称平,洛阳人,当时医名颇著......

  • 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

    ​“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早知道三分鼎足,尽痴心六出祁山 。”诸葛亮为蜀汉刘备定下的战略方针是“得蜀取陇”而后以图天下。诸葛亮北伐曹魏的大型军事行动有六次,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表述为“六出祁山......

  • 窦燕山积善

    窦燕山积善

    ​《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是对窦燕山教育子女优异成果的高度肯定。高度肯定。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蓟州渔阳人(今天津蓟县)。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目前蓟县境内尚存窦禹钧墓和碑......

  • 曹丕称帝

    曹丕称帝

    ​魏文帝曹丕,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 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建安二十二......

一周热榜

{:dehtml($xiy.web_count)}